
在數位營運時代,企業安全防護已不再侷限於資安領域,而是涵蓋資訊、流程、營運與合規的整體治理課題。國際標準如 ISO 27001、NIST CSF、ISO 22301 均強調,組織應建構具備「持續監測、即時通報、治理佐證」的整合管理機制,以確保營運韌性與信任基礎。
然而,實務上多數企業仍面臨挑戰,在風險管理面,往往缺乏足夠的可視性,無法即時掌握內外部威脅與異常行為;在事件應變面,通報與處置流程之間存在斷層,導致反應時機延誤;在治理層面,又因缺乏稽核所需的完整紀錄與佐證資料,使持續改善與合規驗證難以有效推動。這些斷點不僅削弱企業的防禦力,也使安全治理難以形成閉環。
三線聯防,構築從防護到信任的安全閉環
華苓以「Secorion 獵捕平台、Comxper 合規管理平台、Lale EIM 即時通訊」三線聯防體系為核心,將 偵測–通報–應變–佐證 串聯為一體。透過前線風險感知、內部治理控管與跨部門即時協作,企業得以從威脅偵測到稽核改善形成完整的安全循環。這不僅滿足國際治理標準要求,更協助組織建立可監測、可稽核、可持續改善的營運防護體系,將安全管理升級為企業韌性與品牌信任的核心競爭力。
前線偵測,Secorion主動感知威脅
Secorion 作為防護體系中的前線哨兵,以零信任架構為核心,能快速部署於既有網路環境,協助企業從被動防守轉為主動監測與預警。透過即時偵測與可視化分析,協助企業在威脅發生前即掌握異常跡象,確保營運不中斷。
- 流量監控預警:結合威脅情資分析,精準識別異常連線與可疑活動。
- 威脅可視化:以圖像化方式呈現攻擊關聯,提升調查判斷與決策效率。
- 事件數據化:彙整監測資料,作為後續 Comxper 稽核與持續改善的依據。

內控稽核,Comxper強化治理韌性
Comxper 是企業安全治理的核心中樞,協助組織將防護作為可管理、可驗證的制度化能力。透過 PDCA 循環機制,持續監督與改善內控措施,讓安全治理成為企業營運的一部分,符合國際規範並具長期可持續性。
- 建立治理標準:設定政策、風險與控制措施,確保依據國際規範執行。
- 監督防護落實:內建自檢與稽核表單,追蹤事件應變與改善進度。
- 合規集中管理:整合文件、稽核與執行紀錄,提升審查效率與治理透明度。

協作橋樑,Lale EIM串聯行動應變
Lale EIM 扮演跨部門協作與即時通報的關鍵橋樑,整合 Secorion 與 Comxper 平台資訊,確保事件發生時能即刻通知權責單位,讓應變決策與行動同步推進,提升整體防護反應。
- 即時事件通報:整合偵測與治理資訊,縮短通報延遲並加速反應時效。
- 行動應變協作:支援多部門即時溝通與追蹤,快速確認狀況與行動方向。
- 安全協作環境:以企業專屬通訊平台交換訊息與檔案,降低外洩與誤傳風險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