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PM加上RPA、AI Agent,新一代BPM系統成形

圖片來源:Freepik.com


企業每天都面對海量的重複性工作:報表整理、請款審核、客戶回覆……人工處理既耗時又容易出錯。好消息是,現在有了流程自動化、RPA 和 AI Agent,這些繁瑣的事情都可以交給系統來做,讓資訊流、決策流自動跑起來。更棒的是,當 BPM、RPA 和 AI Agent 三者結合,企業的流程不只自動化,更能智慧化、即時反應,真正打造智能企業。

流程自動化(Process Automation)其實就是把那些重複、規則明確、可以預測的工作交給系統或機器去做,減少人工操作,提升效率和準確度。這個範圍很廣,從資料擷取、表單填寫、系統操作,到跨部門的任務協調都算。核心目的就是讓「資訊流」和「決策流」能順暢運作,不需要人手插手。

舉個例子,財務部的報帳和請款審核,過去得人工逐筆檢查再送主管簽核,現在可以用自動化系統直接比對發票、檢查規則,並自動發送簽核通知。客服部門處理顧客來信時,也能用 AI Agent 自動分類、回覆常見問題。

不管是 ERP、CRM、HRMS,甚至政府的電子政務平台,核心都是流程自動化。從客戶下單、庫存更新、發票開立,到人事異動、薪資計算、報表生成,這些系統的價值不只是存資料,而在於能根據業務邏輯自動驅動流程。換句話說,流程自動化是資訊系統的靈魂,也是企業數位化落地的關鍵。

很多人把流程自動化跟 BPM 系統畫上等號,甚至以為電子簽核系統就是全部。其實 BPM(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)是一種流程管理方法論和技術架構,強調流程設計、治理、監控和優化。而電子簽核系統只是 BPM 的一種應用,專注於文件審批和簽核流程。

流程自動化範圍更廣,它可以透過 RPA 模擬人類操作,也可以透過 API 串接系統,甚至讓 AI Agent 根據語意和情境做決策。對中小企業或特定部門來說,流程自動化可能只是局部任務,例如自動抓取報價單、寄送通知信、更新 Excel 報表等,這些完全不需要完整的流程建模,只要用 RPA 或簡單的 AI Agent 就能搞定。

以下幾種情況,BPM 或電子簽核系統就很重要:

  • 跨部門、跨系統流程:需要清楚定義角色和權限,避免推諉或卡關,例如採購、合約審批、付款流程。
  • 合規性和稽核需求:上市櫃公司、金融機構或政府單位必須保留完整簽核紀錄,BPM 可自動存電子簽章和流程記錄。
  • 流程持續優化與 KPI 監控:管理者需要即時掌握流程進度和瓶頸,BPM 提供儀表板與報表,並能做流程挖掘(Process Mining)與優化。
  • 例外處理與動態流程:流程不是單一路徑,例如請款流程可能因金額、部門、文件不齊而有不同審批路徑。
  • 高風險或高價值決策:如大型製造業採購、金融貸款審批、政府公文簽核,需多層級審批和嚴謹管理。

如果流程簡單、單一任務、無複雜審批、不需要長期監控或版本管理,就可以不用 BPM 系統,用 RPA 或 AI Agent 就能搞定。例如:自動下載報表、寄送提醒信、更新資料庫欄位、轉換檔案格式等。

  • 自動登入 ERP 下載月結報表,寄送給財務群組
  • 把 CRM 客戶資料匯出,整合到 Excel 或 Power BI
  • 自動上傳資料到稅務系統
  • 自動分類和回覆客戶常見問題。
    • 審閱合約或投標文件,標記潛在風險。
    • 分析專案進度,提醒負責人即將到期的工作。
  • 自動抓取郵件附件並分類儲存。
    • 根據客戶詢問,自動回覆 FAQ 或轉派人工客服。
    • 自動填線上表單並提交。
    • 根據 Excel 資料更新 ERP 系統。
    • 掃描發票並比對採購單。
    • 語音指令操作系統(查庫存、下訂單)。
    • 自動生成報表並寄送指定人員。
    • 根據社群互動觸發行銷活動。

新一代 BPM 不只是流程設計和監控工具,而是整合 AI Agent 和 RPA 的智能流程平台:

  • BPM:負責流程建模和治理。
  • RPA:負責任務自動執行。
  • AI Agent:負責語意理解和決策推理。

流程自動化已從規則驅動、腳本執行,進化到 AI 驅動、語意理解和動態決策。BPM、RPA 和 AI Agent 的整合,就是所謂的 超智動化(Hyper Automation)。掌握三者定位與搭配方式,企業就能打造彈性、智能、可持續優化的流程架構,在數位轉型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