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營建業因專案週期長、流程複雜,從設計、採購到驗收與付款,牽涉多部門、多系統協作,加上大額資金流與嚴謹合約控管,使流程優化成為提升效率與降低風險的關鍵。隨著數位轉型加速,導入BPM企業流程管理成常態,但實務上仍常見簽核迴圈冗長、退件率高與跨部門溝通不順等問題。
此時搭配流程挖掘(Process Mining)應用,能從既有系統紀錄中還原真實流程路徑,掌握瓶頸與延誤原因。不僅有助承包商優化資金調度與作業排程,也讓業主更清楚掌握流程狀態與責任分工,進一步強化供應鏈管理。穩定金流與資訊透明的基礎上,雙方能建立良性循環,提升工程進度、預算控管與整體協作。
痛,找不到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
營建業者經常面臨大量資金的收支往來,「收款」與「付款」是確保工程順利執行與資金流穩定的關鍵環節。如不能預期交付,會導致違約金以及額外利息增加,甚至影響供應商合作意願。
舉以導入華苓「Agentflow企業流程管理系統」且上線已有兩年的營建業者為例,內部的請款與付款流程繁瑣,從「請款人填寫 – 主管審核 – 會計立帳 – 出納付款 – 會計沖帳 – 兌現確認 – 流程結案」,動輒需要經過七個關卡,但卻出現「某些關卡會容易被退件,但無法確有問題節點,導致結案延遲」的現象,而結案若過慢、不透明,會形成資金風險與進度風險的雙重壓力,可業者只能憑經驗猜測原因 :
- 是不是會計立帳順序錯了?
- 出納付款帳目對不上?
- 會計沖帳延宕?
- 兌現流程出現異常?
- 審核簽核卡關,權責或時限不明確?
- 附件資料缺件或格式錯誤被退?
- 系統流程完成但實體文件未同步送達?
- 被退件後缺乏即時通知與修正提醒?
華苓FlowMiner探測節點,查出請付款問題環節

為解決「某些關卡會容易被退件,但無法確認問題節點,導致結案延遲」現況,華苓輔導業者使用「FlowMiner流程挖掘系統」,協助深入掌握整個請款與付款流程的執行情況,包括時間、頻率及例外狀況,將流程節點優化,平均執行時間從7日縮短至4日,足足讓流程執行時間提升43%,穩固資金、風險與關係維護。
流程視覺化探勘,盤點各節點處理均效
透過FlowMiner流程軌跡圖,找出請購與付款流程中各節點執行次數與處理時效,進行交叉分析與比較。
向量圖表觀測,問題節點無所遁形
IT部門能輕鬆辨識請購與付款流程中,最耗時或退回次數高的節點,作為優化依據。
表單清單揭示關鍵責任人與延誤單位
以總表方式呈現各關卡負責單位與處理人,如在「付款承辦單位於Auto 付款發生次數1,429次,平均處理近4天」等直觀描述,助於快速定位問題。
AI助手建議快速調整路徑
如處理逾3日或退件達2次即標紅等自動預警條件、請付款表單依金額、合作對象分類處理或流程合併、簡化或平行設計的重構建議。

流程需要 FlowMiner,就像蓋樓需要監工
大樓結構不穩,如同流程設計不合理,看似運作,實則漏洞百出。
大樓動線打結,如同審核節點層層卡關,導致效率低落。
大樓管線錯接,如同對應資訊流通中斷,部門間溝通失效,表單一再被退回。
營建業流程繁瑣、節點繁多,單靠設計藍圖與系統導入仍難以保障運作順暢。以導入華苓 AgentFlow 為例,雖已具備清晰的流程藍圖與表單架構,卻仍需結合 FlowMiner 流程探勘工具,就像蓋大樓時除了設計圖,還需要專業監工與結構檢測,才能確保每一處細節符合預期、穩固可用。
華苓FlowMiner 就是那位懂流程的「數位監工」,能即時掌握執行狀況、發現隱性問題,避免流程雖看似完整,實則潛藏風險。